算力作为数字时代新的生产力,正广泛融合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五部门联合印发《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年底,综合算力基础设施体系初步成型。国家枢纽节点地区各类新增算力占全国新增算力的60%以上,国家枢纽节点算力资源使用率显著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实施意见》为我国“东数西算”工程的推进明确了一系列具体的措施,包括加强数据中心的布局和建设,优化数据网络的结构,提高数据的存储和处理能力,加强数据的安全管理等。这些措施将为“东数西算”工程的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政策再加码

  《2022—2023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显示,从2019年智能算力的规模就超过了通用算力,成为主流算力。2019~2026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年复合增长率(52.3%),是通用算力(18.5%)的近3倍,照此速度,到2026年智能算力将是通用算力的10倍以上。但从GPU性能、组网能力、软件生态等维度来看,国内的算力建设并没有适配目前算力需求的增长速度,算力供需紧张。

  为此,在2021年5月,多部门联合印发《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首次提出“东数西算”工程。2022年2月,我国在京津冀等多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从此“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启动。近两年的时间,乘着“东数西算”东风,各地纷纷开始投入智算中心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今年公布的信息显示,“东数西算”工程8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建设全部开工,“东数西算”工程从系统布局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为了充分发挥国家枢纽节点引领带动作用,协同推进“东数西算”工程,形成跨地域、跨部门发展合力,助力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数字基座。2023年12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实施意见》。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盘和林对记者表示,此次发布《实施意见》,其主要目的并非扩大算力供给规模,而是为了优化算力供给结构。当前,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各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进度逐步加快,全社会数据总量爆发式增长,数据资源存储、计算和应用需求大幅提升,但我国数据中心发展模式仍显粗放,东西布局失衡、算力配置分散、数据流通遇阻等问题凸显,在一定程度上掣肘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东数西算”工程通过将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促进东西部协同联动,实现算力跨区域调度、整体提升国家算力资源使用效率。

  其中,《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年底,综合算力基础设施体系初步成型。国家枢纽节点地区各类新增算力占全国新增算力的60%以上,国家枢纽节点算力资源使用率显著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ms时延城市算力网、5ms时延区域算力网、20ms时延跨国家枢纽节点算力网在示范区域内初步实现;算力电力双向协同机制初步形成,国家枢纽节点新建数据中心绿电占比超过80%;用户使用各类算力的易用性明显提高、成本明显降低,国家枢纽节点间网络传输费用大幅降低;算力网关键核心技术基本实现安全可靠,以网络化、普惠化、绿色化为特征的算力网高质量发展格局逐步形成。

  国盛证券最新研报指出,一方面,《实施意见》明确了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基建地位;另一方面,《实施意见》提出了具体的量化指标,并重点提及能耗管控、传输成本管控和安全性问题。

  天使投资人、资深人工智能专家郭涛表示,首先,《实施意见》明确了到2025年年底,我国的综合算力基础设施体系将初步成型。这意味着在未来几年内,我国的数据处理能力和计算能力将得到显著提升,为我国的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其次,《实施意见》强调了“东数西算”工程的重要性。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被誉为“新石油”,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通过“东数西算”工程,可以有效地整合我国的数据资源,提高数据的利用效率,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再次,《实施意见》明确了“东数西算”工程的目标。即通过构建全国一体化的算力网,实现数据的高效流动和共享,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和质量,保障数据的安全。此外,《实施意见》还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措施,包括加强数据中心的布局和建设,优化数据网络的结构,提高数据的存储和处理能力,加强数据的安全管理等。这些措施将为“东数西算”工程的实施提供有力的保障。

  切忌盲目跟风

  “东数西算”中的“数”,指的是数据,“算”指的是算力,即对数据的处理能力。我国西部地区资源充裕,特别是可再生能源丰富,具备发展数据中心、承接东部算力需求的潜力。其意义在于要像“南水北调”“西电东送”一样,充分发挥我国体制机制优势,从全国角度一体化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资源使用效率。

  2022年以来,相关市场主体积极参与东数西算建设,投资带动效应初步显现。全国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中,新开工项目25个,数据中心规模达54万标准机架,算力超过每秒1350亿亿次浮点运算,约为2700万台个人计算机的算力,带动各方面投资超过1900亿元。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也介绍道:“当前我国算力综合供给水平正在快速提升。”2018年以来,我国数据中心机架数量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截至2023年6月底,在用标准机架超过760万架,算力总规模达197EFLOPS(每秒浮点运算次数),居全球第二。

  但是,“东数西算”工程的目标并不是单纯的数据异地备份,而是要让东部的数据流动到西部做计算、分析,不再是简单的存储和备份,因此要均衡算力“东数西算”工程需要通过优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数据中心和电力网一体化设计、引导技术创新形成云网融合,最终实现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的总体建设目标。

  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很多地方的智算中心,并没有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建设,个别地区选择的算力配置出现一定“偏科”现象,只能满足一部分细分场景的需求,不能兼顾多产业、多领域对融合算力的需求。而且,各地方的智算中心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算力网络,彼此之间往往是各自为战。

  也有业内人士担忧《实施意见》的发布或将造成部分地区盲目跟风建设智算中心的局面。

  对此,郭涛认为,随着政策再次加码“东数西算”,可以预见到各地将会掀起新的建设潮。这是因为“东数西算”政策的出台将进一步激发地方政府和企业对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推动相关项目的落地和推进。同时,政策的明确目标和时间表也为各地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和时间节点,有利于各地在规划和布局上更加有针对性和前瞻性。

  然而,郭涛也指出,需要注意的是,建设潮并不意味着盲目跟风或过度投资。在推进“东数西算”工程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资源环境等因素,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同时,还需要加强监管和规范,确保项目建设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保障数据安全和信息安全。